为什么范增那么有名呢?
——我看《楚汉》之范增(6)
从《史记》中读来,范增作为军事将领,他只在宋义挂帅的时候,当过末将;作为谋臣,他辅佐项羽未能实现目标,司马迁《史记》标题里连一个单独的名字都不给他,那么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范增,而不知道郦生、蒯通之流却知道范增?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:
第一,史书有记载的功劳。史书没有对项羽阵营的诸多将领做更多的纪录,除了季布以外,范增的文字大概是最多的;加之后人为了在"失败者"项羽身上找到更多失败的理由,抬范增以贬项羽恐怕也是有的。比如,陈平跟刘邦说“项王骨鲠之臣亚父”,刘邦说“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”,这些比正面记载更抬高了范增地位。
第二,史书无记载的光辉。范增作为项家军的军师,他的成败得失与项羽的成败得失是分不开的。除了《史记》中所记载以外,对于项羽一生中的其他重要事情,比如: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将士、项羽火烧阿房宫、项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、项羽大封诸侯自己居住彭城,项羽赶走并杀害他们自己立的楚王等,这些十分重要的环节上,却少有关于范增的只言片语,这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大量空白,也就是大家想象猜测演绎的空间。比如苏东坡就认为,范增一定的极力劝阻的。
第三,项羽的弱点过于明显,也增加了对范增的反衬。
人们越想到刚愎自用的项羽,想到他的缺点,就越想到范增的优点,都以为以为项羽所有的错都是范增力劝无效才发生的,就像《楚汉传奇》里说的那样,人们把的项羽的弱点无限扩大,给了范增更多的光辉。
第四,史书以及文学书籍的流传。
宋朝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写过一篇《范增论》,二是因为《范增论》和《史记》中的“鸿门宴”等都被选入了《古文观止》,都是考功名需要反复诵读的文章,就连我们中学课本不是也选了“鸿门宴”么?一代代就这样传诵下来了。
至于说范增会观天象,看出刘邦有天子之气,我想这或许是民间流传,太史公为了高祖更加名正言顺,高祖的天子之气,不仅秦始皇看到、不仅自家人看到,就连最强劲的对手也看到了,如此而已。
时光飞转了两千多年,今天我们看《楚汉》是把那些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当成“传奇”来看的,固然难想象范增的痛苦与快乐,但只要稍稍联想就能够看到现实生活中不乏类似的现象呢。
《我看楚汉之范增》到此结束。谢谢朋友们支持和鼓励!牛牛将继续阅读楚汉,下一节,进行鸿门宴的情节起伏串联。
原作者:符黑水畔的牛牛
原链接: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a1f67f20102e1ei.html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。本账号将予以删除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